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布的零售雞肉中沙門氏菌污染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我國零售整雞的沙門氏菌陽性率超過四成,估算每年引發(fā)的食源性疾病超過900萬人次,同時廚房案板生熟不分為沙門氏菌滋生提供了溫床。
食源性疾病病原易被忽視
據(jù)了解,沙門氏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禽類、畜類都是它的理想宿主。當動物被宰殺時,消化道內(nèi)的病菌就會污染肉類。沙門氏菌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細菌,可在8℃~45℃的環(huán)境中存活繁殖,通過污染刀具、廚具、生鮮食品等經(jīng)口進入人體致病,在冷凍時也只是停止繁殖并不會被殺死。
對于正常人群來說,沙門氏菌頂多會引起腹瀉,因此這類食源性疾病病原往往容易被忽視。然而通過消費量和人口基數(shù)估算,我國每年患病人次超過900萬,死亡近800人。對于免疫功能缺陷者、老年人和嬰幼兒,沙門氏菌感染會導致菌血癥和全身性感染,病死率可達3.6%。加之近年來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增加,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成本更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評估一部副主任朱江輝介紹,我國各省零售雞肉中沙門氏菌的污染率參差不齊,但總體與國際上其他國家污染水平相當。由于近年來,經(jīng)濟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百姓雞肉消費量大幅增加,間接增加了“中招”幾率,盡管個人罹患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風險并不高,“但基于我國龐大人口基數(shù),其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風險不容忽視”。
生熟案板分開很關鍵
我國現(xiàn)行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熟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以及其他熟食和即食食品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但是對于生雞肉并沒有限值。專家介紹,這是因為要在生肉中禁止檢出沙門氏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評估報告顯示,冷凍和現(xiàn)宰殺雞肉的沙門氏菌風險要小于冷藏雞肉,含包裝的雞肉比沒有包裝的雞肉安全,超市和農(nóng)貿(mào)市場雞肉的安全程度沒有明顯差別。
防范沙門氏菌,生熟案板分開是最為關鍵和易執(zhí)行的一環(huán)。此外,剁切雞肉時遠離即食菜肴,及時清洗器具等,都可以降低沙門氏菌引發(fā)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部份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